电影《731》引争议,历史真相不该被遗忘!
一句台词,深深扎进人心。就在哈尔滨的首映现场,演员们一度哽咽,导演也多次眼眶湿润。可是谁能想到,这部花了11年时间打磨、讲述731部队暴行的电影,竟然在正式上映后,遭遇了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两极分化口碑。
一句台词,深深扎进人心。就在哈尔滨的首映现场,演员们一度哽咽,导演也多次眼眶湿润。可是谁能想到,这部花了11年时间打磨、讲述731部队暴行的电影,竟然在正式上映后,遭遇了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两极分化口碑。
昨天,电影《731》正式上映,票房成绩可谓相当亮眼。截至当日 19 时 53 分,单日票房突破 3 亿,成功刷新中国影史纪录,还一举成为中国影史单片单日总场次榜冠军和首映日总场次榜冠军 。
近日,一部以日军#731#部队罪行为主题的电影引发讨论。尽管其在电影艺术层面可能存在瑕疵,叙事节奏或人物塑造或有不足,但其以影像方式还原历史真相的努力,已然触及了一个民族心灵深处未曾愈合的伤口。这部电影的价值,远不止于艺术评价体系中的高低优劣,而在于它为我们
9月18日,抗日题材电影《731》正式上映,首日票房破1.5亿,排片25万多场,打破中国影史单日场次纪录。影片讲述二战时期日军731部队在中国进行人体实验的罪行,当天正是九一八事变94周年,影院特意将首场定在9点18分。哈尔滨等地上座率超九成,许多年轻人自发赶
今天9月18日,《731》电影全球上映,头5个小时票房就冲到了2个亿,把之前的纪录甩在了后面。这电影讲的是侵华日军731部队的事,那些可恶的日本人当年在哈尔滨搞细菌战,拿活人做实验,光是1940到1945年就有3000多人被当“材料”,包括中国人、苏联人、朝鲜
在这个特殊的年份,一部承载着沉重历史记忆的电影——《731》,终于登上了大银幕。这部由赵林山导演历经十一年精心打磨的作品,一经上映便引发了巨大的轰动。上映仅五小时,票房就突破了两亿,可见其受关注程度之高。
电影《731》上映首日票房突破3亿(截至19时53分),累计观影人次达821.8万,并刷新中国影史单片单日总场次冠军等多项纪录。这一现象反映了以下深层问题:
影片开场就把我拽进了那个黑暗恐怖的年代。没有任何拖沓和铺垫,731部队令人发指的暴行直接展现在眼前:冻伤实验里,无辜百姓的手脚被冻得僵硬,随后又被粗暴地测试冻伤程度,那声声惨叫仿佛就在耳边;毒气实验中,密闭空间内人们痛苦挣扎,绝望的呼喊让人心如刀绞。这些画面没
9月18日,这个承载着民族记忆的特殊日子里,71岁的老戏骨陈佩斯用行动点燃了无数人的爱国情怀——他为揭露侵华日军731部队暴行的电影《731》,一口气包下30场放映场次,用实际行动支持这部“不该被遗忘”的影片。
9月18日9时起,反映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(731部队)细菌战罪行的电影《731》在中国各地及澳大利亚、新西兰等地公映。
近日大家期待的电影《731》正式上映,不出所料,影片刚一上映就引爆关注,光首日票房就轻松突破2亿大关,可见大众对这段历史题材的高度关注。
731电影马上要全球上映了,可日本那边的动静还特别不对劲。之前日本外务省就出来施压,又是让改电影名,又是要求删掉70%的犯罪镜头,甚至还通过外交渠道去干预电影审查。更明显的是,那些喊着“撤档”的投诉,一查IP地址好多都来自日本东京——这明摆着就是不想让这部电影
馆长金成民并没有表现出欢迎的喜悦,而是一脸沉重的说“你真的要拍这个电影吗?在你来之前,已经有三位导演试图拍摄此题材,但是他们都不幸遇难”
近日,艺术家陈佩斯为历史题材影片《731》包场30场的举动,悄然引发热议。这份看似简单的支持,背后藏着的是一位文艺工作者对历史记忆的深切珍视,更显其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。
在电影院的入口处,最显眼的位置张贴着影片的海报。海报上印着今天的日期,并着重强调:"永不忘记"。这部电影以旧日本军的关东军防疫给水部(即731部队)为题材,制作方主张:「非人道的细菌战研究秘密裹仁行」,并抓捕大量平民进行人体实验。其预售票房已达1亿2500万元
昨天是2025年9月18号,距离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94年了,而当天放映的《731》电影,再次把我们的思绪拉回到,我们的长辈艰苦抗战的年代。
直到电影《731》上映,我们才看到真实的历史:3000名同胞被折磨致死,实验报告被美国拿走做研究,战犯石井四郎至今未受审判!
当IMAX银幕亮起"731"三个血字时,哈尔滨哈东万达影院的座椅扶手发出细微的断裂声——观众指甲在皮质表面留下的划痕,与银幕上冻伤实验的血肉模糊形成诡异共振。导演赵林山背对镜头抹泪的画面,与现场此起彼伏的抽泣声,共同构成这场特殊"审判"的庭上证词。
· “勤于动脑” 代表的是科技创新能力。731部队本身就是日本当时军事医学和细菌战“科技”的产物(尽管是邪恶的)。
同一时刻,全国影院里,无数观众在黑暗中捂住眼睛,有人颤抖,有人啜泣,有人从头哭到片尾字幕滚完——不是因为剧情太假,而是因为太真。